找到相关内容1684篇,用时1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西夏的宗教法

    管理制度,规定了僧人、道士所享有的特权及其所承担的义务。   (一)西夏宗教管理制度   西夏法典《天盛律令》中明确规定对于佛教、道教、儒学加以保护:诸人佛像、神帐、道教像、天尊、夫子庙等不准...帝师。题款中贤觉帝师”任功德司正、偏袒都大提点”之职,所赐官位卧勒”与西夏文《官阶封号表》中第一品封号音同,是列在皇帝以下的最高封号 [16] 。据学者推测,贤觉帝师是西夏的吐蕃族高僧。贤...

    邵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1371740.html
  • 昭慧法师:佛教生命伦理学之研究方法论

    在本文中,拟就 该诸生命科技以论述:如何建立佛教观点的生命伦理学”,亦即:针对生命伦理学” (特别是生命医学伦理学”)相关议题之研究,提供佛教哲学进路”的方法论。   笔者...的观察。 由于无生物并无生命现象,植物虽有生机,却不如动物之有意识与感情,不似动物有苦乐的 感知能力,所以佛法关切的重心,仍是以动物为主的有情”,由实然”而然”,依 ...

    昭 慧 ( 台湾玄奘大学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5873287.html
  • 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

    借用,目的是为了否定对它们的区分,以使我们不但知道事物是空的,而且认识事物如何是空的。此即方便说法”。  梁漱溟最终肯定终极的本体超越的知识,因为知识基于感觉,而知本体不可感觉。觉所不及,...学者有:杨文会、谭嗣同、宋恕、文廷式、林宰平、谢无量、欧阳竟无、章太炎、梁启超、太虚,也有梁漱溟。[1]  其实,早年的梁漱溟对唯识宗保持排斥态度,把相宗”(瑜伽行派、唯识、法相宗、有宗)与性宗(中...

    梅谦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973473.html
  • 民国高僧弘一法师

    平等之心。[38]   这一句经文,要特别注意,尽力奉行。认为无垢浊心”,即是智心。无怒害心",即是悲心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”,即智心和悲心的高度统一,修药师法门者,依此经文,起悲智之弘愿。最后...肯定他的用意:座下勇猛精进,为人所难能。又欲刺血写经,可谓重法轻身,必得大遂所愿矣”,之后他还详细的介绍了写血经的几种方法和注意的事项。[48]后来,印光大师考虑到弘一法师,本就身体不太好,怕他落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2373475.html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问题,赵朴初作了三点总结:(1)农禅并重;(2)注重学术研究;(3)国际间友好交流。他将这三种优良传统纳入于人间佛教的实践范畴,认为在现代条件下,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,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...‘异’,赵朴初趋‘同’,他们对整个人间佛教理论建构各有贡献,而且可相互补充。就佛教现状而言,由于极端世俗化倾向明显,似强调三位大师的‘同’的一面。”[26]   这些论文尽管发表较早,但在关于人间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
  •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

    作”有发作、发动、兴起等方面的意思,意就是心意、心识。因此,作意就是使心发动、让心识产生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作用。  《成唯识论》卷三云:作意、谓能警心为性。于所缘境,引心为业。谓此警觉起心种,...变为现行状态,此即种子作意”。第二,作意并不是警觉所有心的种子,而只能警觉起心种”,即众缘已具的心种。心种的生起是要有助缘的,如耳识生起时,作意就警觉耳识的心种子,而不会警动其它的心种。引心”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773550.html
  • 《肇论》解空”之特质

    ”);3、 表示缘起相接的世界(融通自在宇宙实相”);4、 表示中道实相的境界(非有非无之中道”);5、 一心的本质(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、自性清净心”);6、 在宗教解脱中的亲证原理(无所得...觉悟之智慧及途径。僧肇认为,菩提即正等正觉且无形无相之真智,既可遍润十方,成己成物,又能冥照玄鉴,无思无虑。   不过僧肇同时又指出,绝待之理体是超绝形象,不落言诠的,因而妙理常一,语无方,而欲以...

    觉醒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1473654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史的文献资源概介(下)

    次第。内容是佛陀教化人间时,印度有一聚落主问佛陀,为什么佛陀说法能个个不同,因人而异?说法时又该如何选择先后次第?佛陀以良田喻”和水器喻”回答。   佛陀问聚落主,肥田和瘦田如何耕种?聚落主回答:以肥田先下种,如有剩余的种子和时间,再播种于瘦田。”佛陀说:我教化众生也是如此,先向比丘、比丘尼说法,因为是良田;其次向在家佛弟子说,这是出家二众和在家二众之次第;倘若还有余裕,便向其他学者...

    见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974104.html
  • 从朱熹鬼神观谈三教辨正问题的儒学理论建构

    七项说明。   1、君子应该先关心现实世界的事情   人先关心日常生活的重要事情,不需多论鬼神之事,这是孔子本来的态度,朱熹则以此为基础而又提出:现实生活上的事情都清楚了,鬼神之事的道理也就...就是以理气结构论说鬼神存在的祭祀问题,鬼神亦为一理气结构的存在,祖先人鬼以其气之通于子孙即可受感受祭,天地山川之神则以其理之相合而得受祭者之祭祀,亦即人间世之人以合理之礼”祭祭之神”时即有其可感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574839.html
  • 敦煌写卷P.2555《白云歌》再探

    又云:既悲出塞复入塞,亦有时还帝乡。”其中帝乡”即指长安。作者所熟悉、所思念的是帝乡长安,这与前59首时时系念敦煌不同,作者似乎是中原人士,而前59首的作者是河西人氏。二、12首诗中有题为《至淡...  鸠摩罗什译《金刚般若经?化非真分》有偈云: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作如是观。”因此偈喻一切有为法如梦、如幻、如泡、如影、如露、如电,故通常也称作六如偈”。朱棣《金刚经集注》...

    王志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574859.html